CN EN
专业设置

简介:

本学科在2006年获得设计艺术学硕士点的基础上于2011年获得一级学科设计学硕士点,并于2012年12月获广东省第九轮优势重点学科,2017年获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2018年和2021年连续两次进入广东省“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在第四轮排名B类基础上得到稳步提升。2020、2021连续两年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5%,2023年进入前3%,位列软科“中国顶尖学科”。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院坚持“艺术与设计融合科技与产业”的办学理念,打造“集成新工科,实践新范式,教研国际化,服务大湾区”的学科特色,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聚焦产业变革、践行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高层次设计创新领军人才”。

学科方向:围绕服务我省“双十”战略性产业集群和城乡高质量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主线,突破专业拼盘式设置学科方向的束缚,凝练出工业设计集成创新、数字创意设计研究、城乡可持续设计研究、设计文化与生活美学四大学科方向。四大学科方向间的逻辑关系及关联领域如下图所示:


主要成就贡献及国内国际影响:

(1)打造“广东设计”智库。我院教师对“服务设计”的定义被商务部《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指导目录(2018年版)》采纳。依托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设计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广州市智库“粤港澳设计文化与战略研究中心”,为广东省及广州、佛山、东莞等大湾区中心城市设计政策建言献策,2018年以来提交18项调研报告和工业设计政策实施意见,为推动工业设计在我省的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科教协同育人成效显著。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省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社科研究基地和广东省决策咨询基地各1个,2个广州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与美的、中科新知、万事泰等十余家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广东省工业设计集成创新人才培养协同育人基地、广东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学生获得多个设计大奖,包括德国IF和红点奖、日本好设计奖、中芬机遇100挑战赛金奖、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广东省“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银奖等。

(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产出一系列成果。服务美的、广汽、华为、腾讯、格力、比亚迪、南方电网等千亿级企业、中小企业近3000家。艺术乡建“青田范式”连续三年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还被光明日报、人民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4)学科声誉日益彰显。自1997年开始,本学科连续推动举办十届“中日工业设计高级研修班”;自2005年开始,连续承办十五届国内最早获得国际设计组织(World Design Organization, WDO)认证的“东莞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2014年成为世界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CUMULUS)成员;自2014年连续主办“集成创新与可持续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2022年,承办广东省第十一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还主承办了一系列国际国内设计学术会议,学科实力和办学声誉迅速提升。建有广东省首个工业设计展览馆,成为全省重要的设计推广普及和研学基地。


学位类别:

一、学术学位

设计学 140300

1.工业设计集成创新

2.数字创意设计研究

3.城乡可持续设计研究

4.设计文化与生活美学


二、专业学位

(一)设计 135700

1.时尚与生活设计艺术

2.媒体与视觉设计艺术

3.环境设计与装饰艺术


(二)工业设计工程(全日制/非全日制) 085507

1.产品设计工程

2.体验设计工程

3.服务设计工程


硕士生导师:(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诗瑶、卜亚丽、万千、王平胜、王成勇、王金广、王娟、王萍、甘为、卢世主、卢新燕、叶凤华、田少煦、乐云、朱广舟、朱毅、任淑云、刘治、刘婷婷、江奇生、汤晓颖、许泽浩、寻轶、孙恩乐、纪毅、李兴森、李林俐、李砚祖、李淑娟、杨卓、杨贤、杨易扬、何韶颖、邹建敏、冷杰武、宋文芳、张丽平、张晓刚、张晓晨、张黎、陆定邦、陈可唯、陈剑、陈恒、陈晨、陈朝杰、罗玉、罗立宏、罗胜京、罗嘉文、周文娟、周萍、房小兆、屈行甫、孟敏、赵乘、胡林辉、胡钦太、钟周、姚丹、夏天生、徐兴、郭嘉跃、唐超兰、黄运保、黄芳芳、黄鑫鑫、萧嘉欣、梅策迎、曹凤霞、曹毕飞、隋建波、蒋弘烨、蒋雯、赖信君、蔡军、廖建荣、颜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