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述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辅导员专项)、团中央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等多个课题,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和重要报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和理论文章,研究报告入选教育部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入选广东省 “灯塔工程领航宣讲队”,并获得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年会论文一等奖、广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一等奖、广东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二等奖等荣誉。指导学生荣获社会实践(全国百优)调研报告、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竞赛一等奖、第十六届“挑战杯”省赛特等奖和首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等奖项。
研究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港澳青年研究、设计学等
联系方式
lfc314@163.com
教育背景
2011.9-2015.12 就读暨南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2004.9-2006.7 就读暨南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2000.9-2004.7 就读华南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6年7月—2009年4月:广东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
2009年5月-2018年12月: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团委书记;
2019年1月至今:广东工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
主要论文
1. 林逢春,梁静鑫,林良盛.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高校港籍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现状及其塑造机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4,16(01):29-36+56+96;
2. 林逢春,禤欣,李嘉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内地高校港籍学生国家认同的影响机理——基于政治社会化理论的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3,15(04):26-35+96.
3. 林逢春,梁静鑫.中国崛起背景下侨务公共外交的功能、限制因素及对策[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02):31-36+93.
4. 林逢春,刘晓建,欧晓程.试析华裔新生代的侨务公共外交参与——以2016、2019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为例[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01):105-112.
5. 林逢春,梁静鑫.香港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创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城市观察,2023(01):104-118+158-159.
6. 林逢春,乔杉,李子恒.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效果评估框架及其方法初探[J].丽水学院学报,2022,44(06):28-35.
7. 陈卓武,林逢春,梁静鑫,许金镇.文化资本视域下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以G大学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05):69-76.
8. 林逢春,王素娟,梁静鑫.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历史、机制与趋势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9(04):54-60+160.
9. 林逢春.非政府论坛的侨务公共外交功能论析——以世界华商大会为例[J].统一战线学研究,2019,3(01):106-112.
10. 林逢春,叶珊珊,叶晓慧.自由主义视野下侨务 公共外交的动力机制探析——基于中国与海外华商的互动考察[J].攀登,2017,36(06):43-50.
科研项目
1. 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项目“香港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路径研究”(23VSZ118);
2.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项目“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及建构路径研究”(19VSZ142);
3. 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ChatGPT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23JDVSZ3062);
4. 2018年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内地高校港籍学生国家认同的测量、影响因素及培育路径研究”(2018LX175);
5. 2021年度广东省青少年研究课题“香港青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创业意愿及引导路径研究”(2021WT037);
6. 2023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治理策略研究”(2023GXSZ023).